前言
以客户为中心毫无疑问是现代服务业最为核心的价值观。
“对客户的疯狂热爱”是建立于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主动管理。
以目前大数据和其他科技的能力,企业是可以做到以个别客户为最低识别单位的,可以称此为“个体的市场细分”(Segment of One)。
从个别客户的喜爱给予他最贴身的服务和产品,让他感到宾至如归,同时高度尊重他的反馈意见,直接反馈到公司的产品服务策略上。
目标
本项目的目的在于建立这样一个软件平台:
-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管理软件
- 部署在云端
- 可以为每个客户量身定制
- 按需付费,根据消费的各类资源和服务,按照使用时长付费
- 快速开发、快速部署、统一运维,以求降低成本
-
积极探索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运用
技术路线
以上几点,每一个单独实现,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。但是要同时实现,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地方。
一方面:
- 目标客户为“中小企业”,意味着客户数量大,单个客户的项目价值相对较小
- 部署在云端,意味着要实施负载均衡、热备、容错等云端常见的技术要求
- 由于本质上是付费租用的形式,软件需要经常升级,以提高用户黏度
- 以上三点,意味着软件系统需要标准化、统一化,以便降低开发和运维的成本
另一方面:
- 企业管理天然存在个性化的需求,不同的行业、相同行业不同的公司,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
- 对于本项目而言,本质上属于现代服务业。个性化服务才能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。
- 因此,软件系统必须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制,也就是非标准化、个性化
为了能够将上述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结合起来,本项目制定了如下的技术路线:
- 首先构建一个基础开发平台,将认证与授权、日志、打印、多语言等系统级的服务抽象出来,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在业务逻辑的实现上,缩短交付时间,降低开发成本
- 这个基础开发平台,必须支持业务模块的热插拔。每个软件模块都高度独立。随着一个模块的插拔,导航菜单、权限项、配置项等,都自动插拔
-
插件化。每个业务模块都以插件的形式加载,不会影响基础平台的标准化和统一化,以便满足负载均衡、容错等运维要求
- 数据存储半结构化,以便随时扩充
- 每个客户的每个模块都可以在标准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,也可以回滚到标准模块
核心竞争力
从传统上看,ERP厂商推出的各种管理软件,无论是否部署在云端,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,都是通过设置了非常多的配置项和自定义字段,来让用户在运行时可以有限度的更改软件的形式和逻辑。
这一方面会导致软件开发的复杂度上升,稳定性下降,用户操作复杂,难以上手,抱怨连连;另一方面,有限的自定义功能仍然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管理需求。
我们希望,通过本项目的实施,交付给用户的软件,是完全量体裁衣,增一分则多,减一分则少,真正做到简约而不简单。用户的公司在发展,软件的功能也可以随之进化。
甚至在未来,通过人工智能来自动处理用户提交的需求,自动编码,自动部署。
因此,本项目自主开发的基础平台,在设计的时候,就将目标定为:
- 单实例多租户与个性化定制的有机结合。换句话说,能够在云端部署单一实例来运行多个租户的个性化代码
- 对定制化需求的快速响应、快速开发、快速部署